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通訊員 王宗陽 李丹
近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表彰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水發集團技術管理中心等37個集體榮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稱號。近年來,水發集團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形成各類人才競相迸發、科技成果競相綻放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快科技勢能向產業動能轉化。
“高企”數量在省屬企業中遙遙領先
水發集團技術管理中心根據水發集團黨委的工作部署,結合《關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前瞻思考、戰略布局,編制《水發集團發展戰略規劃(2020-2029)》科技篇和《水發集團十四五科技規劃》,啟動《科技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速在省屬企業遙遙領先。截止到目前,水發集團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山東省瞪羚企業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創新平臺總數達到23個;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工作家1家,博士后科研基地1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專家工作站1家;授權專利總數達到1495項。
聯合攻關重大科技,“互聯網+”促動能
水發集團技術管理中心加強制度體系建設,促進科技的創新發展。一是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啟動科技研發費用專項管理行動,下發了《水發集團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辦法》、《水發集團科技研發費用管理辦法》,召開了科技創新研發費用專題會,規范科技創新項目管理和研究開發費用的歸集與核算,科技研發費用2019年同比增長2.7倍,2020年同比增長2.1倍,2021年(1-6月)同比增長3.2倍。二是完善重大科技聯合攻關機制,積極推進“四個對接”,集團先后成立了山東環保產業研究院、山東農業產業研究院、山東智慧水利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山東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與大院大所深層合作,集團4個項目入選省重大項目,6個入選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三是構建更有活力的創新激勵機制,建立了科技創新專項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計入權屬企業業績考核,與負責人薪酬直接掛鉤。建立了科技人員技術、管理“雙通道”晉升模式,激勵專業技術人員潛心攻關、專心研發,鼓勵技術人員向專家型人才發展。建立了科技創新表彰制度,每年組織召開一次科技大會,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水發集團技術管理中心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農業、水務、環保、能源等定位為新舊動能轉換主攻方向,助推集團的智慧化建設。水發集團現已搭建智慧產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魯西南大數據分中心等四個智慧產業大數據資源體系,搭建水務產業大數據平臺、農業產業大數據平臺等十個智慧產業服務平臺和智慧水發標準規范體系,為集團產業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服務。
水發集團先后投入2200萬元資金提升項目智慧化和無人化,推進項目高質量發展,水發集團智慧化建設的開展邁出了堅實一步。依托智慧產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積極服務重點項目智能化提升改造,建成一批涵蓋棉花種植智慧化管理、智慧環保、智慧能源的示范應用項目,申報的“棉花種植中的智能識別與分析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應用”項目獲批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固體廢棄物與污染底泥治理技術工程示范及裝備研發”項目獲批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多能源互補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微電網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為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化起到了示范帶動的重要作用。
科技賦能促效益,改善環境顯擔當
水發集團技術管理中心始終秉承“企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的理念,大力實施“打基礎、提效益、促轉化”三大工程,促進科技創新與主業發展緊密接軌,讓科技元素為主業添彩,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可靠的保障。
譬如,“棉花種植中的智能識別與分析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應用項目”,是水發集團在農業板塊立項的首個科技創新項目。被這項“黑科技”賦能的棉田,與周邊同等條件的棉田相比,達到了“節水20%、節肥30%、省工10%、增產5%”的效果,每畝地年均增收能達到200元左右。水發環保涵蓋的污水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危廢處置、生活垃圾處理、環保技術服務、礦山修復等,都與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肮腆w廢棄物與污染底泥治理技術工程示范及裝備研發”項目,有助于解決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污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問題,有效控制和治理礦區土壤及大型場地污染現狀,而且還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濰坊安丘的石埠子鎮、輝渠鎮廢棄礦山,曾經是一片荒蕪,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進行治理后,14個治理區現已完成13個,并順利通過驗收。這一項目共計恢復耕地25000余平方,回填種植土19萬余立方,綠化面積30余萬平方,種植了爬山虎、側柏、黑松等綠植5萬余株,大大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彰顯了山東省屬國企水發集團的社會責任擔當。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吳亞嫻